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:培养新时代出版人才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
信息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|发布时间:2022-10-05|文:田忠利 |编辑:苏晓杭 慈妍妮
2022年9月16日,在中宣部、北京市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,bob apple与中国出版协会共建,挂牌成立出版学院,并将持续发挥深耕出版全产业链办学的优势,做特、做优、做强出版学科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构建具有民族气派、国际视野和新时代特征的中国出版人才培养体系,创造老牌出版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新格局,为出版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一、为出版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
有史以来,出版活动一直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。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,出版约有三千年历史,每个出版活动的高度活跃期,都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期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出版活动围绕党和国家战略布局,通过主题出版、融合出版、建设国家版本馆等重点工作和工程,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,准确反映了大国担当和大国智慧,加快了出版强国建设步伐。
从国际出版格局看,出版教育一直是出版强国的重要保障。在文化繁荣进程中,出版教育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、服务社会、文化传承、国际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,是新时代出版强国建设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。西方国家的出版教育开始于20世纪中叶,英、美等国率先开设了出版相关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和课程。20世纪末,出版专业博士教育在西方国家得到蓬勃发展,由于英、美等国的出版教育起步较早、办学相对成熟,在人才供给、科研助力和国际交往等方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,使得培生、汤森路透等国际出版巨头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,不断引领出版业转型升级,对世界出版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因此,没有坚实的出版教育基础,就难以培养行业所需的出版人才,更难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强国。
从高质量发展趋势看,出版教育将肩负更加艰巨的使命。面对我国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的远景目标,全面完善出版教育体系,融通“政产学研用”各方资源,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出版人才,已经成为新时代出版教育的首要任务。出版教育要把握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方向,强化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应用,驱动技术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优势。同时,还要适应国际舆论生态、文化业态、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,致力于加快出版走出去步伐,提高优质出版内容的海外到达率、阅读率和影响力,形成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优势。出版教育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、创新创造能力突出、引领发展的出版融合发展人才,并聚焦出版发展重大问题研究、重大技术攻关、重大工程建设,在重大任务中打造高端人才和领跑团队。
当今世界,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世界出版业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化。当今中国,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,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。高等教育应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快变量”,同时也应为出版行业发展提供未来视角。
二、构建新时代中国出版人才培养体系
在新的历史时期,我国的高等教育由要素发展转向整体发展、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,将自身发展“小逻辑”服从于服务国家发展“大逻辑”,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立德树人、更高水平创新转化、更高智慧对外开放,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贡献力量。
一是面向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,把握“国之大计”建学科。出版学科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,这种学科属性决定了出版学科的建设方向,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,结合中国新时代发展特征,在指导思想、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。同时,出版学科培养的人才规格具有高度复合性特征,而出版学科行业需求决定了人才多学科背景,出版业的编辑、印刷、发行、版权保护、经营管理等岗位,需要出版学科融合文史、法律、管理、美学等多学科,综合塑造具有跨学科、跨领域、跨国界的复合知识结构的出版人才。
bob apple将聚焦出版强国建设要求和出版高质量发展需求,围绕出版业“十四五”规划“推出出版融合发展重点项目,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党史文献、社科文献、科技文献、学术文献融合出版精品”等时代课题,确立“坚持小精尖、避免大而全、有所为有所不为”的学科建设定位,在不断巩固出版学核心学科以及编辑出版学、数字出版、国际出版等核心专业的基础上,整合“工、文、艺、管”等多学科,大力探索“出版+技术、出版+管理、出版+美学”等学科融合发展创新模式。聚焦出版传媒行业的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等重大问题,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、国际出版传播、出版融合发展、数字阅读以及出版艺术设计等领域形成重点攻关方向,打造具有鲜明多学科优势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出版学科体系。
二是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新态势,胸怀“国之大事”促科研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产业转型是出版业基础性、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,高校的科研工作要精准聚焦行业需求,组织开展前瞻性、创新性研究,为出版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首先,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,要关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,破解技术与内容融合的瓶颈,提供切实可行的“技术与内容融合的典型模式”。其次,面对数字传播背景下出版走出去战略内涵发生的时代变化,要研究“出版物从‘走出去’到‘走进去’的效果转变”。从物理形态的图书出版到数字内容的线上传播,科研工作要能提供行之有效的“走出去的模式、走进去的路径、走得远的方略”。最后,要关注重大出版工程和出版项目的进展动态,对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、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、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等原创精品出版工程、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等,建立长期的科研跟踪,在技术、信息、数据和科研团队等方面予以长期的、系统的科研支撑。以保障国家出版强国战略科研需求为方向,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,打造一批级别高、创新强、内涵厚、效果好的科研创新平台,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科研创新成果。
bob apple将以出版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为指引,聚焦服务保障主题出版、精品出版、融合出版新时代出版三大主题,围绕出版学科方向,以承担国家出版战略重大项目为使命,以《复兴文库》编纂、“出版融合发展工程”、“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”等重大项目为引领,积极争取并参与更多国家重大出版项目;以建好国家出版高端智库为抓手,高标准建设新闻出版科技与标准实验室、跨媒体出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编辑学研究中心、中国版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,成为出版领域学术交流重镇;以建好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,建设一支由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优秀教师组成的优质师资队伍。响应出版业重大需求,与现有省部级以上出版相关科研平台融合共享,政产学研协同创新,服务高端人才培养,努力产生一批具有战略性、前瞻性、引领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。
三是面临建成出版强国新形势,心系“国之大者”育新人。新时代出版人必须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坚定正确政治信念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不动摇,赓续红色基因不变色;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,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,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研究解决出版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;必须拥有深厚的出版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出版行业判断,既有向前看、准确判断中国特色出版业发展趋势的能力,又有向后看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底;必须掌握出版及相关行业不断更新迭代的先进技术,对出版行业常用技术能驾轻就熟,对飞速更新的技术动态保持高度敏感;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历史站位,横向上能驾驭“出版走出去”“文化走出去”的战略步骤,实现出版业的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,纵向上能梳理分析出版业的历史脉络、发展周期、演进趋势。只有具备了坚定政治信念、出版观念、文化底蕴、先进技术、国际视野和历史站位的新时代出版人,才能够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出版强国。
对标《出版业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规划》要求,bob apple将以“素质优先”为导向,聚焦“做优做强主题出版”的时代重托,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使命,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统领课程教材改革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、课堂教学改革,着力在“坚定理想信念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、加强品德修养、增长知识见识、培养奋斗精神、增强综合素质”上下功夫、见真章。以“应用为要”为方法,以培养“具有深厚人文素养、开阔国际视野、较强融合出版技术实践能力的创新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”为目标,建设具有鲜明北印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、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,全面提升学生的出版业务能力。在本、硕、博贯通培养和“政产学研用”一体化运行中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大势、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,推动人才培养总体质量持续提升,为我国出版强国建设培养出更多创新领军人才。
茫茫九脉流中国,纵横当有凌云笔。新时代出版高等教育,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以提高出版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,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学科体系,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育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应用型出版人才的使命和任务,以优异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、新作为,为党的出版事业共创新的辉煌。
(作者系bob apple院长)